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2019年8月下旬,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来到酒泉、嘉峪关、张掖、武威、兰州进行实地考察,并在武威市生态移民区富民新村考察调研;在古浪县八步沙林场,习近平总书记拿起开沟犁同林场职工一起劳动,在行程中,总书记着重强调深化脱贫攻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域下游,东西北三面被巴丹吉林和腾格里两大沙漠包围,2013年底,被确定为全省17个插花型贫困县之一。
为深入调研民勤县生态脱贫成果,欧洲杯压住平台民勤生态脱贫调研实践队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观念和“绿色减贫新方式,生态经济共发展”的指导思想,前往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深入调研民勤县的绿色减贫所带来的生态与经济效益。
十余年筚路蓝缕,探索脱贫新方向
2007年时任总理温家宝访问民勤,对民勤当地农业发展做出了重要指示,从2007年至今,民勤县农业发展模式大致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综合治理石羊河流域,采用日光温室模式产业
2007年,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民勤,就当地脱贫攻坚与生态治理做出了重要指示,温总理曾作出“绝对不能让民勤称成为第二个罗布泊”的重要指导精神。
民勤当地的农业结构作出了一定的调整。从温总理到民勤后,在2007年至2010年,民勤大部分农业生产模式皆采用日光温室模式。由于民勤地处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之间,初夜温差较大,采用日光温室模式培育蔬菜,可以时室内外气温差达到21-25摄氏度以上,透光率一般为60%-80%。在加之当时政府出台一些列政策,政府提供无息贷款给当地农户,用于搭建暖棚,这使得当时暖棚随处可见。经过几年的发展,日光温室由第一代的木棚、草棚,逐步发展到第二代、第三代的钢架棚。
第二阶段:转型发展传统农作物,助力全县脱贫攻坚战
2010年-2015年,民勤农业发展迎来了十数年来的第二阶段。随着民勤县的发展,普通的单一作物明显经济效益过低,于是在2010年至2015年间,民勤县农业局开始鼓励带领农户种植当地的传统作物——红枣、葡萄等。民勤的红枣含糖量高,加之使用日光温室模式种植,使得其相比其他枣类,在市场上更受欢迎。
尽管如此,经过几年的尝试,农户发现这些传统作物的销售存在很大的问题,较高的成本导致农户的收益极低,于是在2015年当地农业科技局等有关部门开始研究新的农业脱贫的道路。
第三阶段:八大产业园区齐发展,3+1主导产业促脱贫
自2015年始,经过民勤县农业局等相关政府闭门的联合实验,最终确定采用3+1主导产业,“3”为发展农业,其主要种植果树,茴香,蜜瓜;“1”为发展畜牧业,采用5个1工程,主导肉羊养殖。民勤大力发展产业园区,引进新的品种新的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现已有八大产业园,采用合作社销售的模式,政府企业合作,销售长期合作,将产品销售出去,实行整体推进,一体化推进。同时民勤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园,给回家乡创业的毕业大学生一个平台,引进新人才;在民勤脱贫的这些年来,涌现出了许多先进人才,对民勤县实现脱贫贡献出了极大的力量。
其中,茴香主要集中在民勤县东湖镇,总种植面积达15万亩;蜜瓜种植主要集中在收成镇,全县蜜瓜总种植面积也超过15万亩。畜牧业采用5个“1”工程,包括一个种羊厂、10个种羊肉繁育基地、100个养殖厂区,全县肉羊可达10万只。
图为民勤县农业农村局张主任与实践队合照(通讯员 李婷 摄)
图为实践队来到扶贫办及民勤县农业农村局与张主任交谈(通讯员 李婷 摄)
图为实践队对张主任进行采访,了解民勤脱贫成果和农业发展(通讯员 李婷 摄)
7月22日晚,实践队成员走上民勤街头,就民勤生态农业脱贫给当地带来的影响进行问卷调研,受到当地民众的支持。
图为实践队成员在民勤街头进行问卷调查(通讯员 李婷 摄)
据统计,共发出254份有效问卷,其中78.44%当地民众对民勤县近年来取得的绿色生态、农业脱贫带来成果有一定的了解且做出了高度评价。
工程院院士引领现代农业,“两站一中心”助力民勤发展
7月23日上午,调研团队通过走访中国工程院吴明珠院士工作站并实地考察其种植基地和青年农民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了解到民勤县青年农民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按照“技术单位+企业+示范农户”的建设模式。基地园采用有机基质栽培技术、智能水肥一体控制机、基于物联网的日光温室智能小气候管理系统等现代科技,对品种适宜的施肥量,水量等有一个确定的范围,可将成熟的种植技术与经验直接推广至农户。
图为实践小队观看各个地方土壤样本(通讯员 李婷 摄)
图为实践队参观完工作站后合照(通讯员 李婷 摄)
图为吴老师介绍新品种“阿波罗”(通讯员 李婷 摄)
图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培育的部分品种(通讯员 李婷 摄)
图为实践队参观无花果栽培园区(通讯员 李婷 摄)
图为吴老师与实践队合照(通讯员 李婷 摄)
科学农业助发展,水培技术创新高
7月23日下午,调研团队实地走访民勤县红旗谷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园水培馆中的水培蔬菜靠喝管道中循环流动的“营养液”长大,避免了农药、化肥对生存环境的污染,且生长速度快,营养价值丰富,达到无公害蔬菜标准,经济效益高,对民勤经济发展有极大的帮助,在未来有望被普及。
近年来,民勤县严格贯彻落实“节水优先”方针,坚持以水定规模、以水定产业、以水定结构,推行适水种植、量水生产;大力发展高效节水企业,推广应用自动化精准化灌溉、水肥一体化、悬挂式微喷灌溉、扦插式滴箭灌溉等12种先进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通过推广应用高效节水技术,全县农业节水成效显著,农业用水占比下降到61.17%,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38,农业单方水效益提高到21.7元。
图为王经理带领实践队参观水培馆(通讯员 李婷 摄)
图为王经理与实践队于大学生农业创业园合照(通讯员 李婷 摄)
图为实践队与当地工作人员交谈,了解情况(通讯员 李婷 摄)
图为实践队结束调研后合照(通讯员 李婷 摄)
五个“1”模式促发展,畜牧业养殖助增收
7月24日上午,调研团队走访了民勤县大滩镇肉羊养殖场,了解到民勤县畜牧业带动贫困农户脱贫的作用和成果,民勤县不仅在农业上推动经济发展,造福民生,在畜牧业上也积极推动群众发展产业,决胜全面小康。
养殖场拥有一系列完备的设施和技术,如肉羊疫病程序化防控技术,肉羊舍饲养殖设施与装备配套技术,羔羊早期补饲喂及早期断奶技术,肉羊福利养殖技术,矿物质补充技术等,养殖效益凸显。民勤县畜牧业在带动周边群众和贫困户发展经济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成果颇丰。
图为实践队指导老师观看肉羊养殖饲料(通讯员 李婷 摄)
图为实践队员观看肉羊养殖饲料(通讯员 李婷 摄)
图为实践队员与当地工作人员交谈(通讯员 李婷 摄)
图为肉羊养殖场工作人员与实践队合照(通讯员 李婷 摄)
大学生返乡助力家乡发展,有机芦笋打造民勤标签
7月24日中午,实践队前往民勤县薛百镇采访脱贫攻坚优秀个人陈胜泰。他于2018年度被评为武威市脱贫攻坚产业扶贫优秀能人大户,2019年度获得“民勤县十佳农民”称号。陈胜泰凭借自己的学识和魄力,带领大家另辟致富蹊径,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实践队通过采访陈胜泰了解到现在产业园的规模已有330亩地,发展迅速;企业响应国家政策,工作机会向建档立卡户倾斜,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岗位;采用百姓入股合作社形式,百姓每年都有固定的分红;未来预计将在2021年获得国家有机认证并持续输出高质量有机作物;给周围农户带来收益,带领农户脱贫,年收入可达两万以上。民勤县的企业和先进个人等带动周边群众和贫困户发展产业,实现脱贫,并且将重点放在了绿色发展上。学习优秀个人的先进经验,对于民勤县生态减贫来说具有重大意义。
图为陈胜泰与实践队员交谈(通讯员 李婷 摄)
图为陈胜泰与实践队合照(通讯员 李婷 摄)
2020年是我国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绿色减贫是精准脱贫的重要模式,在贫困地区发展和精准扶贫脱贫中,以扶贫对象稳定脱贫、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把绿色发展理念、要求、方式贯穿精准扶贫脱贫全过程,实现脱贫致富和生态文明建设双赢。通过为期5天的线下调研,实践队深入了解到民勤县在生态减贫,绿色发展上的方针和政策,对民勤县减贫的成果有更加全面的认识。